小白买房谈看房究竟要“看”些什么
发布时间:2020-12-07 07:00
从像一个好奇宝宝一样到各个新楼盘看房踩盘,到联系中介不断带着看房,“饥不择食”,到后期有选择、有目的、有配置方案和购房计划的去研究楼盘,这期间给我最大的感触是,自己在思维结构性上的转变和“升级”,不仅仅指对于买房,甚至是后期整个人生规划。

从一个小白买房的亲身经历、遇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思考,谈论看房究竟要“看”些什么?
买房子对于我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来说,是一个无法逃避、急需解决的问题。对于买房这个问题来说,可能有的人会说“租房也行,以后再买就行,或者租一辈子房子”,对于这些话,说说即可。因为在中国的一贯传统思想中,安居乐业、有家才有安全感的通识中,租房子能解决一时需要,但是终归需要一套房子的。
所以,再看房前解决一下自己的心理问题,不要不情不愿、不愿意去承认,这么高的房价下我们还要去“迎头而上”,简直像在高位接盘股票一样“dan teng”,也不要心疼父母的积蓄被你掏去买房了,虚假的愧疚不如真正的学会孝顺。
调整好心理后,就可以面对新的一个问题,“刚需”、“改善”、“投资”。很多人都喜欢把这些词挂在嘴边,并作为他们买房的说明。
其实真正的住房刚需,只有单纯租户。租户不会考虑房子的价值问题,他们存粹使用房屋的使用价值,而我们这些购买房屋的业主来说通常都是“住户+投资者”的综合体。
刚需=房屋价值*(80%使用+20%投资)
投资=房屋价值*(20%使用+80%投资)
改善,我个人觉得就是一个伪命题,啥叫改善?是住的舒服、面积大、地段好吗?所以没有什么改善不改善的,想让自己住的更好就是换一套大房子罢了,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结构是不变的。
有此结论后,我们可以反问自己,“更多强调的是使用价值还是投资价值“,两种思路的买房看房策略是有区别的。
这个就是我在看房之初、甚至是一段时间之后才有所思考的问题,就是个人需求问题
需求,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?亦即你希望这个房子能够解什么问题?
个人有一个经验就是,首先考虑距离。以你工作单位为原点,半径6公里,30分钟车程以内,进行筛选。
家是我们的港湾,我可不想在一天、一周的工作后,还要舟车劳顿一小时左右回家,对于我来说下班后30分钟是极限了。
距离问题解决后,就是现有的配套,现有的配套是你现在就能看到,享受到,体验到的。周边有无公交站、地铁站,有无医院,有无超市、大型购物休闲mall,甚至是楼下周边便利店的货品是否齐全等。
更更关键的问题就是,学校,有无小学初中,能够保证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。
总结而言,我的基本需求就是“医、食、教、行”,囊括生活基本方面,保证作为社会人的我不至于活不下去。如果每天早上都能在楼下全时买到新鲜的饭团,那更是幸福感十足。
考虑完“需求”问题后,就是另一个现实问题,“钱–预算”
首先,花父母的钱买房不可耻,接受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阶段性“弱势”。如果你自身实力很强,有足够的积蓄和薪资可以自己负担一套房子,那可以不用去找父母要钱。但是,我承认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,所以这个时候的我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。结合自身的资金情况计算房贷首付、月供情况,尽量在够得着的前提下买你最满意的。
第二,不能“竭泽而渔“。父母的钱也是父母的,即使他们愿意帮助你,你也不能理所应当的接受,更不能狮子大开口。父母辛苦了一辈子,临老了可以享福了,但不能因为他们对你的爱,就让他们也搭上他们的退休金。你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,就自己解决,可能会暂时生活吃紧,但是以一个发展眼光来看,长期你是受益的。
第三,实事求是。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,就跟炒股一样,不加杠杆不all in,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,要有一个风险防御机制。
第四,在预算范围内,选“龙头房”。房子终究是商品,是商品就逃不脱商品本质。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。此想法,我觉得更适合我这样的新手菜鸟,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经验,去寻找到传说中的“笋盘”,而且我从不高估自己的眼光和运气,所以预算范围内,同一个区域、同一个属性配套、同一个“刚需”选择中,我会选择“龙头房”,即头部房企开发、同区域价格最贵的房子。
没有百分之百满意的房子,最后祝大家在看房过程中结合切实需求取舍,买到心仪的房子